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因而,某些地方的成功案例引人瞩目。湛江金沙湾因其杰出的生态治理成就,日前荣膺国家级“美丽海湾”称号。这一称号的获得,既是对当地持续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激励。为了换回这一美丽,湛江积极投入了74亿元,用于新建及升级污水处理厂,深耕水体污染治理,努力清理湾内的各类非法水产养殖设施。
1月23日下午,湛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了金沙湾国家美丽海湾的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湛江市政协副主席和相关生态环境局的领导积极介绍了金沙湾美丽海湾建设的详情,展示了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效。市生态环境局领导强调,近年来,湛江市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着力塑造“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统计,2023年以来,湛江市近岸海域的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以上,这在全省居于领头羊,而金沙湾的水质也在逐步改善。这一变化源于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提升美丽、幸福、宜居的海湾形象。
湛江是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大约1200公里的大陆岸线%。市政府对此问题格外的重视,将美丽海湾建设视为重要工作,从源头到治理环节,逐步建立起全面深入的治理体系。近年来,市政府着眼于海洋环境整治,通过印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建立生态环境与海洋渔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以便更高效地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的治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在众多城市中,着力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一体化治理方法。此方法包含了污水处理的全链条,2020年以来,该市已投资74亿元,建立和升级了6座污水处理厂,推进了雨污分流改造。此外,为了治理黑臭水体,该市整治了28段困难水体,并对21个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整治,使得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形成了闭环管理。
为了提高金沙湾的生态品质,湛江不仅减少了环保污染,还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依据数据,湾区内红树林面积从2019年的325公顷增加到385公顷,开展了全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由此获得的收益被用于后期红树林的保护与管理,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机制。
更令人振奋的是,特呈岛的国家级海洋公园和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的建立,使得区域生态更加多样化。该岛上超过500年的红树林更是被有效保护,栖息鸟类数量也从194种增加至312种,珍稀鸟类如勺嘴鹬和黑脸琵鹭频频现身,中华白海豚更是时常出现在该海域,标志着金沙湾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追求生态的同时,湛江也没有忽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金沙湾沿岸已经建成了海水浴场、渔港公园等多个热门景点,并开设了集滨海休闲道、运动跑道和城市慢行道于一体的步道。成功举办的海上帆船赛、环湾马拉松、沙滩音乐节等活动,也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依据数据显示,2023年金沙湾吸引了约800万人次的游客,产生了超过80亿元的旅游收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湛江市将进一步以金沙湾的建设为典范,着力于全市的美丽海湾建设,努力将环境打造得更加优美,以形成和谐的人海关系。在新闻发布会上,湛江市政协副主席透露,将把这一美丽海湾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吸引更多投资关注、推动城市现代化付诸实践,努力实现工业与生态的双轮驱动,为湛江市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蓄新的绿色动能。
总的来说,湛江金沙湾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更为全国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